戴妃與女王 The Queen

看,這就是生存之道!

1997年8月31號,黛安娜王妃與男友在法國巴黎因為狗仔飛車追逐意外車禍死亡,那個時候我應該已經大一了,但是我並沒有非常關注這個新聞。我對於黛妃童話般的婚禮與煎熬的婚外情以及反制的外遇沒有興趣,也不了解黛妃的影響力,更不知道她過世時這段過往。

這部電影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英國皇室在面對黛妃過世所引發的政治危機時由逃避到正式出面發表聲明並以王妃之禮喪黛妃的過程。其實這部片的中文加上戴 妃有些多餘,儘管她的影像充斥整部電影,但是她只是背景,而非主體,還不如改成女王與首相,因為英國首相布萊爾也在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我一直很好奇,也帶著些許惶恐看待這部電影。竟然可以拍一部劇中人都是在世的知名人物,而且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情,總覺得這樣有些褻瀆,難以脫逃蓄意挖苦 或是吹捧的嫌疑。雖然細想以在世人物或是晚近的事件為主題的電影也不少,像是黑鷹任務、鍋蓋頭、或是鋼琴師。但這部電影的主角可是大英國協共同的尊貴的女 王,當然也可能是我以台灣紛擾的政治氛圍來思考吧,我想以台灣當下的氣氛恐怕沒辦法拍李登輝與九六危機的電影,雖然這是一段不輸於古巴危機的精采故事。也 許黛妃這件事畢竟只是皇家家務事,早已脫離政治現實,即便當時引起轟動,也只不過是八卦話題,但長久而言卻沒有什麼大影響。

黛妃去世之時,正是英國首相布萊爾初上任之時,女王認為戴妃已經失去王妃的頭銜地位,因此她的死亡儘管引起轟動,造成群眾巨大的迴響,這依舊是私人事件。 既然黛安娜已經不是王室一份子,她的喪禮自然不需要由王室過問,不需要以王室禮儀進行,而女王更不需要為此發表聲明。而為了讓威廉與哈利兩位小王子不致受 到媒體報導影響並且紓解他們的情緒,於是她帶著王室成員前往行宮莊園小住。但是這樣的逃避卻引發了民怨,無數的群眾聚集在白金漢宮前,王宮的大門被花海與 卡片掩埋,人民質疑王室的冷酷無情。工黨首相布萊爾一方面藉由發表聲明爭取民眾支持,另外一方面卻憂心王室的舉動會對英國造成傷害,而試圖說服女王發表聲 明。

聞天祥先生在影評裡面說到,女王與首相應當會滿意他們在劇中的表現,不過他們的另一半恐怕會跳腳。這倒是事實,特別是王夫自私自傲、愚不可及的嘴臉。而在 這段過程中,女王與首相之間由互相對立的立場,到互相體諒,確實令人動容。不過我蠻驚訝劇中的查理王子對於前妻所帶有的歉意與感情,與他對於群眾與媒體的 敏銳度,比起他在現實媒體中的形象似乎好太多了。恐怕要說這部電影對於這些英國政治人物的形象提昇有所助益的話,查理王儲該是最大的受益者(雖然劇中方臉 的查理王子跟真實消瘦的王子長的一點也不像)。

說是屈服民意也好,順應民情也罷,女王終究作出了正確的決定。一如布萊爾在劇中興奮地喊叫,這就是生存之道。但是這個決定又豈只是冰冷的算計,是經過心中 無數感情掙扎,細細反思所得到的結果。幕僚提出的或許是最佳方案,但是領導者選擇的卻是最適方案。而海倫米蘭的演技確實內斂具有貴族風範,雖然不知真實女 王是否亦是如此,但是看著海倫米蘭飾演的女王一個人駕著Land Rover在荒野中奔馳,在柔性的外表下,卻有著堅韌的內心。領著不列顛由不落帝國走向一個尋常強國,恐怕不比領導爭取獨立來得容易多少,儘管有許多的風 雨,但是伊莉莎白二世能夠不失尊嚴(相較於法國而言)讓出強權地位。也許正如電影最後女王所說的,她恐怕永遠也不能夠理解現在的媒體與民心意向,但是她依 然會帶著包容慈愛支持她的人民,一如面對叛逆孩子的母親。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