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計程車一日遊
因為是我一個人
所以要去的地方也就充滿個人風格。第一個目標,土耳其陸軍博物館(有點遺憾不知道威尼斯的海事博物館在哪,中世紀地中海最強海軍與陸軍)。土耳其的陸軍縱橫歐亞五百年,陸軍博物館想必值得一看。
軍事博物館佔地很大,而且也不僅只有博物館,也有其他的軍事機構進駐其中。入口乍看之下,不太像是博物館,反倒像是政府機構。一如我們住的五星級一般,陸軍博物館的門口也要接受嚴密的安檢,所有的物品都要通過金屬探測器。
我是今天第一個參觀者,裡面非常空,服務人員倒是挺官僚的。裡面的展品不少,涵蓋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一次大戰土耳其對抗協約國一直到共和國成立。 當然一進門自然是土耳其人的驕傲-一對等身鄂圖曼土耳其傳奇的「葉尼塞里」禁衛軍的塑像,穿著鎖子甲,配著彎刀,斜背著弓。在一樓,騎射被放在第一位,接 著是近戰武器與防具,然後是火器,火炮,一戰及現代土耳其建國。從冷兵器的排列,倒是很能夠表現出他們的強項順序來。跟西方的武器博物館比較起來,這裡的 展品樸實多了,比較少華麗的裝飾。他們的弓都是單體弓,曲度很大。所用的箭也不長,不超過兩呎,尾羽也很隨便,羽毛、皮革甚至鐵皮都可以。倒是箭囊及箭匣 倒是很精緻。還有標槍的鞘可以容納三支短標槍,很有趣。至於館藏最大量,也最多佳作的,自然是阿拉伯的代表武器彎刀囉,刀上還篆刻著可蘭經文,非常棒,蓋 阿拉伯文書法與中文並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藝術。而防具的話,土耳其的護甲以鎖子甲與皮甲為主,不容易保存,而要比雕花之流,也比不上歐洲變態全身盔甲, 能搞的花樣那麼多。博物館還收藏了不少其他國家的武器,特別是中世紀歐洲的武器,不過還真像是從戰場上撿回來的,大部分都相當粗糙。至於火器嘛,陳列了不 少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的燧石槍。不過不管是哪個時代的槍,木質的部份都鍍上精美的金或是銀。不過要比起歐洲那些專為王公貴族收藏用的火器上細緻無比的雕刻 或是花紋,又顯得不夠細緻,當然這可以也受限於伊斯蘭教不拜偶像,因此花紋都是以花草和幾何圖案構成有關吧。
至於火器的話,本來很期望看到大熊跟小熊的(也就是攻陷君士坦丁堡時所用的大大炮跟不是很大的大炮),但是連類似的東西都沒有看到,都是十九世紀後的火 炮,這是挺遺憾的,土耳其畢竟是運用大炮的先驅呀,卻沒有這樣的展出,唉。說到土耳其的現代建國史,阿圖塔克凱末爾是一定會再三提及的人物,而關於他的事 蹟自然在這個博物館裡也佔有很大的分量,從一戰中土耳其與俄羅斯的幾次會戰,建國戰爭,當然還有讓列強承認現代土耳其的關鍵-土希戰爭。不知道地下有知的 凱末爾,會對於現在土耳其有何看法呢?一心想要西化,想要把土耳其政教分離的凱末爾如果知道土耳其恢復了以可蘭經為法律依據的話,他心中會有怎樣的感概 呢?這也是我很想來土耳其陸軍博物館的另一個原因,土耳其和中國一般曾經偉大的中世紀帝國,曾經近代面臨一連串失敗與恥辱,推翻了君主建立了民主的國家, 也同樣專政。要如何看待這段過程,也同樣經歷了很多的掙扎,全盤西化與維持傳統之間的取捨,他們做出了決定,或許不是西方世界喜歡的決定,經由民主的程序 的決定。
二樓則有現代的展場,包含韓戰、越戰以及反恐維和等等,還有歷代參謀長的捐贈品展示室,不過其實沒有開放,但是我就硬闖了,然後被警衛請出來,不過也跟警 衛聊了一下。其中有一間是專門介紹對抗”土耳其分離主義恐怖份子”的展示室,當然我們知道它所說的就是土伊邊界的庫德族人,這當然是一種官方的建構。而猛 然我對於旅館與博物館的安檢感到理所當然,這個人民和善的城市是在一個恐怖份子活動的國家呀。我們會因為恐怖份子對付的人與對付恐怖份子的人而變動嗎?無 疑地,答案或許是是的。我們對於車臣比較同情,對於庫德族人比較同情,但是對於巴解或是基地卻感到比較痛恨。心情還是影響了我們對於作為的評價。
逛完了博物館出來,二話不說,搭了計程車從新城直奔艾育普清真寺,位在金角灣丘陵上的郊區。據說:「蘇里曼清真寺很輝煌,蘇丹梅菏梅特清真寺很剽亮,但是 只有艾育普清真寺最神聖。」艾育普在伊斯坦堡的清真寺裡是崇高地位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是第一位在伊斯坦堡犧牲的伊斯蘭教徒陵寢所在。這位偉大的穆斯林身屬 於穆罕默德的第一批追隨者,不僅陪著先知度過一開始的艱難時刻,光榮進入麥加,更在伊斯蘭擴張的過程中,東征北討,無役不與。以九十歲的高齡,毅然參加了 征討君士坦丁堡,但是卻在這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此處病逝身亡。當然當時也只是馬革裹屍。但是等到七百年後,征服者蘇丹梅荷梅特二世攻陷伊斯坦堡,重新找到了 此處,將他的屍骨重新埋葬,並且建立陵寢,而伴隨陵寢而建的就是艾育普清真寺,園中尚有一蘇丹梅荷梅特二世所植之巨樹,亦是眾穆斯林所景仰之地。跟略通英 文的司機聊天過後,才知道今天原來是伊斯蘭的節日,人超級多,出乎意料地多,看到了很多穿著華服的割禮小童,之前我還以為是要跟觀光客照相賺小費的,後來 看了書才知道我錯的離譜。原來他們是行割禮的,割禮是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共有的禮俗,但是卻成為基督徒眼中野蠻的象徵,唉,藩籬又有何比此為勝?
這裡實在太神聖了,因此伊斯坦堡的人都很希望能夠能夠長久接近他們的哲人,所以這裡到處都是墓園。在這個謐靜的墓園裡散步是一個特殊的體驗,而祭典的喧鬧 似乎都在隔絕在外面。一如跟中東地緣關係深厚的法國飛行家與作家聖修伯利安的作品小王子與要塞中,玫瑰代表重要的象徵,而我想對於穆斯林而言,玫瑰一定是 代表了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的石棺中間開了一個洞,而在裡面栽種玫瑰。我想這樣大費周章一定有其理由的。也願亦若是有人知道答案,可以讓我長些見識。
時序也已過午,便在鄰近的街道買了半隻烤雞,還有半公斤櫻桃,走到樹下,一邊餵著討食的貓兒,一邊撕著自食,本已覺得相當完美的午飯,但是想不到此後的發 展讓這頓飯更加完美。有三位優雅的穿著傳統服飾的伊斯蘭婦女,坐在我的旁邊,與我分享她們的麵餅與汽水,人情味讓這頓飯勝過一切魚翅鮑魚。。打從我一到伊 斯坦堡,我就感受到土耳其或著說是穆斯林的好客與熱情,真的如可蘭經裡面說的要善待每一個進入你帳篷的客人。在街上,在電車上,當你想要看地圖,就有人主 動問你要去哪,主動告訴要怎麼走。真的很讓人改動,當然一開始的時候總是會有些怕怕的,總會以為是不是要拉人去飯店或是餐廳,甚至是詐騙。不過後來也就真 的明白有一部分是他們的天性,也就比較放心了。當然拉生意的不是沒有,但是真心幫助人的更多。要真的接觸他們才知道穆斯林不是只有恐怖份子,他們是一群樸 實虔誠熱情助人的人們。
接著,我決定走下山,到下個景點(計程車錢實在不便宜呀)-卡利耶修道院,又稱為鄉村救世主修道院,如果你對於拼貼畫有興趣的話,這裡是來到伊斯坦堡絕對 不能錯過的地方。為了太快,也是因為對於這裡的人情味有了些信心,所以我抄了近路,想要穿過他們的社區,其實現在想想實在是危險的舉動。當然看看他們的社 區絕對是走在大馬路上完全不同的體驗,走進他們的巷弄裡,是跟旁邊大馬路上完全不同的光景,或許就像是電影裡面的感覺,不容一車行經的磚道,推著擔子賣麵 餅的攤販,坐在門口戴著白帽做著手工的男人們,提著待洗衣服的女人們,還有路上玩耍的孩子們。遇到了三個小朋友,很熱心地用不清不楚的英文和我交談,還問 我要去哪裡,我在地圖上面指給他們看,他們就要帶我去,我想這樣也不很有趣,也就依著他們,路上我也很努力的跟他們用英語交談。東拐西彎的,終於到了卡利 耶博物館,外表看還是一個很樸素的棕色頁岩構成的建築。附近有幾家咖啡廳,本來我打算買個汽水請他們喝的,卻想不到,他們卻在這時跟我伸手要錢,真是讓我 感到深受打擊,不過我還是把錢給了他們,然後轉身就想進了修道院。但事情可不僅是這樣,正好三個小朋友的父親路過,看到了這件事情,就把那三個小鬼頭訓了 一頓,要他們把錢還給我。我想它們一開始也是出於熱心與好玩,才會主動跟觀光客攀談,帶觀光客去要去的地方,而第一個給他們小費的觀光客出於善意以及覺得 他們很可愛,但是金錢往往會讓善意變質。雖然最後大人的制止,但是我想對於他們的價值觀念也已經很難有所轉變了吧。願阿拉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這個事件打亂了我的心情,走進了卡利耶修道院後好一陣子我的心才平靜下來。卡利耶修道院裡的拼貼畫真的非常棒,儘管地方不大,而大部分的壁畫都已經脫落損 毀,但是從剩餘的部份依然可以感到它的偉大藝術成就,不僅金碧輝煌,人物的表情更是生動自然,衣襬摺痕也都表現的非常漂亮,真的是非常棒的傑作,特別是入 門的頂廊上的基督頭像,真的,讓我有激動崇拜的感覺。果然宗教在當時實在是藝術的最高驅動力,也只有虔誠的心靈才能創造這樣的作品。我之前還參觀過伊斯坦 堡的拼貼博物館,裡面的拼貼畫原本貼在君士坦丁堡皇宮的城牆上,跟卡利耶修道院的比起來,實在簡樸不少, 而內容上也多樣化而生活化,呈現當時人們生活打獵及各種動物的各種姿態,也算是別具特色。但是單就華麗程度或是藝術表現上,依舊是卡利耶修道院為優。
欣賞完美麗的拼貼畫之後,我又搭計程車與電車到了舊城區,也就是藍色清真寺,但是這可不是我的目的,穿過清真寺,我來到了馬摩拉海邊,沿著海岸邊,希望找 尋昔日拜占庭帝國的皇宮遺址,還有殘存的古老基督教教堂。教堂找著了,但是卻在整修中,整個外圍搭滿著鷹架,裡面也不能參觀,於是我繼續沿著海岸前進,希 望可以找到往日偉大的帝國痕跡。這一段城牆按理說不曾遭逢戰爭的摧毀,君士坦丁堡的兩次陷落,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1453年的東羅馬帝國王國,都是從金角 灣方面攻破。但是在這段路上,能看到的只有幾面有著巨大拱窗的孤牆,而且都已經被當地人當成牆面築成其他的建築,曾經如此光彩的帝國宮殿,令人唏噓。
再往前走了一陣子,我走到了三海交會的頂點,身後的馬摩拉海,眼前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分隔伊斯坦堡新舊城的金角灣,也就是這三面環海只有一面向陸的地理環 境使得伊斯坦堡舊城易守難攻,使得蘇丹梅荷梅特二世因為攻陷君士坦丁堡而永垂青史。只見幾個裸身的男子在海中游泳戲水,勝敗又與之何干。站在這個歐亞的十 字路口上,見證了東方與西方的交流,儘管或許不是雙方心甘情願,結果也未必令雙方滿意。在這個交會點上,文化就如同三海一般在此匯流著,也許正如三個海各 有各自的名字,但是卻是人工給它們取的,海水就是海水,差異有那麼大嗎?而文化不也如此,人就是人,差異有那麼大嗎?也許差異是有的,但是也希望如海納百 川融會一起。
伊斯坦堡,這個偉大的城市,兩大文明的首都,交會與激盪,將不斷在這裡發生。過去如此,未來也將繼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