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行 07082007 死


還 有什麼比”死亡”更能夠形容今天的行程呢? 也沒有什麼比”死亡”這個主題更適合當作我巴黎之行的結尾。在巴黎的最後一天,我選擇去參觀兩個與死亡有關的點-地下墓穴與墓園。而正好這兩個地方並不 遠,都在我之前旅館所在的蒙帕納斯。昨天上網查了相關的網址,據說地下墓園會很多人去參觀,要早點去排隊,而且無論怎麼找,就是沒有找到很詳細的位置,只 說入口很不起眼。所以我們早早出發,預留了找路與排隊的時間。不過沒想到,地下墓穴的入口根本就在捷運出口對面,於是我們就到旁邊的小公園裡吃早飯加上柳 橙。等到我們再到地下墓穴入口的時候,喝,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甚至有不少是攜家帶眷的,我們跟著排隊,等著進去。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繁雜神秘的地下通道,就沒有資格被稱為偉大的城市。
地下墓穴是巴黎最幽微浪漫的地方,也是巴黎的反面。地下墓穴的前身,是地下採礦場,巴黎是盛產石灰岩與石膏的地方,而巴黎的建設就是運用在巴黎地下開採的 石膏與石灰岩。挖開地下的礦石建造地上的城市,這件事情本身就令人遐思。但是不斷地採掘地下礦石自然導致巴黎地層下陷,於是當局成立了採礦督察機構,用以 統籌採礦的業務,為了視察礦場,於是在巴黎地底下留下了宏偉而又錯綜複雜遍佈整個巴黎地下的通道。十八世紀,巴黎人口與日俱增,無論活人死人皆然,墓園已 然爆滿,散發屍臭,活人難以居住,於是當局下令將墓園中的屍骸挖出,洗淨之後,存放於昔日的地下礦場之中,活人能言,死者不語,也就只任人擺弄了。地下礦 場也就變成了地下墓穴。
這些將屍骨堆放到地下墓穴的工人,並非隨意推放,相反地,他們推放的方式非常具有中世紀末期,黑死病大瘟疫之後的遺風,他們將大腿骨整整齊齊一層一層排 好,最頂層則堆上頭骨。從而讓地下墓穴不只是個堆放屍骨的空間,而變成了一種造景,一種對於死亡的凝視,或是更精確地說,被死亡所環視。那是對死亡的尊 敬,但是不是敬畏,而是經由一種嘲弄的方式展現出來,一如莊子之撽髑髏。如同死亡之舞,死亡凝視讓歐洲人從神的世界回到了人間,也開啟了文藝復興。
二戰時候,曲折綿延的地下通道成為法國反抗軍與納粹對抗的據點。而如今這裡變成為城市探險家的寶地,也是巴黎青少年試膽或是情侶偷情的好地方。被這些先賢 先烈們包圍著,出乎意料地,沒有讓我感到害怕或恐懼(但是我依然不建議帶年紀過小的小朋友前往),而讓我想起海亞姆的魯拜:
新人舊人一代接著一代,
代代世人匆匆接踵來去,
誰都無法在人世上永生,
有來有去,人去後又有人來。

真正開放參觀的區域只佔了整個地下墓穴的小部份,整個參觀的時間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左右。雖然不是很嚇人,但是回到地面,刺眼陽光射來,依然讓人感到愉悅。

接著我們步行走到蒙帕納斯墓園,裡面住著很多名人,不過我也沒有按圖索驥,只是在裡頭閒逛,從一行行墓碑的間隙遠望蒙帕納斯大廈,活人與死人彼鄰而居。
在層層墓碑之中,我唯一看到的名人之墓,乃是沙特與西蒙波娃合葬的墓。我並沒有特意尋找,但是他們的墓過於醒目,因為上面充滿後人與他們的對話,一張張被 小石子壓著的車票與短籤,。我很喜歡看墓碑,那是一種對話,死人與活人的對話,死者親屬對於死者也對其他活人的對話,甚至也是讓活人跟死人對話,雖然他們 聽不見,也看不到,那跟死人對話的意義何在,大概也就是跟自己的對話吧。這也是最終極的對話。

離開墓園,也到了吃午餐的時候,我們去吃Léon,這是一家連鎖餐廳,主要賣的就是léon淡菜,我叫了一整鍋,真的蠻好吃的,特別是對一個很久沒吃海鮮 的台灣人來說。在我們的座位旁邊,坐著一個老先生,看起來精神抖擻,吃起餐點動作敏捷,可是當他結帳起身離去,步履依然顯得蹣跚了。在歐洲有很多退休的老 人獨自一個人這樣生活著,面對所剩無多的生活,或許美食加上美酒是最好的慰藉吧。吃飽之後,我們在蒙帕納斯街上閒逛,去了法雅克,但是不久我就倦了,於是 便打到回府,在街口的肉舖買了半隻雞,到了家把雞吃了,稍事休息,坐地鐵到機場,上飛機回海德堡。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