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日與夜

世界上眾多的電影工業一年不知道產生了多少想要在劇情光怪陸離但是結果卻平凡無奇的電影,但是能夠要抓住平凡題材卻又讓人感動的電影卻是少之又少。日本向來是這種平凡見真味電影的大宗出產國,但是在華人圈裡,許鞍華導演可以說是個中翹楚。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正是在看似平淡無奇關於日常生活的劇情中,卻緊緊抓住了人生的生老病死,抓住了華人最在乎的養生送死,反映古老傳統在現代香港社會裡的延續與轉化,也就反映了香港的文化變遷。

天水圍的日與夜劇情圍繞在貴姐身邊。貴姊在超市裡賣菜,丈夫過世後,一個人把兒子家安拉拔長大。電影發生在家安考完會考的夏天,而貴姊住的大樓來了一位新鄰居,年邁的梁阿婆。電影涵蓋的生活是平淡的,但是依然面臨著各式各樣的難題。故事的一條線是貴姊幫著梁阿婆適應新的生活。梁阿婆第一次登場的時候,是在昏暗的廚房裡切肉炒菜,一道菜卻分成兩餐吃,也沒有冰箱可以保存。黃昏的時候,沒有裝燈,用得是一個日光燈管的手電筒來照明。她的生活是很節儉的,買油買蛋都要計較三連裝比較便宜,有抽獎也要試試手氣,買電視為了七十元的運費發愁。這不僅是生活拮据,同樣也是因為年邁所造成的不便,所以才沒有辦法裝燈泡,或是自己把電視機扛回家。貴姊跟家安的陪伴與幫助讓她的生活變得有變化也舒適了些。阿婆掛心她的外孫,正巧她的孫子也剛考完會考。阿婆的女兒過世,女婿再娶,並且與丈母娘同住。阿婆很希望看看孫兒,很希望能夠給他些什麼,儘管自己沒有什麼錢卻買了高級的冬菇與金飾,希望送給女婿孫子。於是貴姊陪著阿婆去沙田探望她的女婿。這個橋段我認為是整部電影裡最具衝突性的一段。而從茶餐廳裡女婿的話也可以得知,阿婆關注的,不僅僅是外孫的生活,更是自己生後的發送。"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的目標,但是這不僅僅是在生前的給養,死後的喪葬祭祀也是中國人非常關注的。

第二條線是家安的暑假生活: "沒有什麼事,也就沒有什麼情緒" 
家安實在不像是個剛考完會考等著放榜的初中生。他的生活很單純,也沒有什麼欲求。或許就好像貴姊說的: "念不了書,就去工作囉。" 生活倒真的沒有一定要怎樣的安排的。他還真得不像是一個應該是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也不羨慕人家有什麼。不管是同學也好還是親戚也好。家安單獨出現的有三個場景,一個是去同學家玩(香港人真得很愛打麻將耶,從小就打),另外一個被拉去學校的團契,團契裡討論跟家人生活,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跟家人有些衝突什麼的,偏偏他沒有,也難怪他會無聊得想要先走。最後則是在超市遇到徐老師。

最後是貴姊與親戚之間的互動。貴姊是家裡的長女,為了供弟弟們念書,早早就出來工作;弟弟們飛黃騰達了,她也沒有什麼妒忌或是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她的弟弟們看似薄情,好像沒有拿錢給她之類,但是其實也絕非冷淡薄情,像是月餅的錢的事情,而更重要的則是家安送大叔去坐電梯的時候,大叔跟他說,要是沒有辦法上中六,他們兄弟會幫家安出國念書,只要家安好好讀書。其實我看了很感動,也許他們姊弟之間平日是沒有什麼供輸的,但是在關於兒女教養的大事上面,能夠幫忙的地方,都是會盡力幫忙的。貴姊的媽媽很難搞,一開始替她辦生日,抱怨還不開席;後來住院了,也再念著伙食不好,不要吃魚片粥,要吃燕窩。貴姊的姨媽過世了,於是貴姊跟弟弟們去弔唁。喪禮儘管是哀傷,卻也總是讓平時難得見到的親戚聚在一起話家常的日子。或許最令人動容也最能反映貴姊的生活哲學的是家安翻出了爸爸的舊西裝褲,但是家安也穿不下,只能丟掉。貴姊把西裝褲丟進垃圾桶,卻又拿了出來,睹物思人,過去的記憶裡是如此悲傷,但是現實生活中也只是把西裝褲摺好放在垃圾桶上,轉身回家。


故事結局在貴姊三人一起過中秋節,而不去跟媽媽弟弟們一起過,不見得完全符合傳統,但是更顯得溫馨,也更符合團圓的過節氣氛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