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 again!

我第一次看羅輯思維應該是看到了卡維波的推薦,不過當時也只有看一段"中國窄門",其他的也就沒看了。後來再接觸到則是因為我們偉大的科普部落客、卓越的網路書評家、堅定的神豬支持者  Gene在評論種族歧視的文章中的推薦。

接下來就是在這篇發表在白袍旅人網站的"羅輯思維觀看心得:納粹的毒癮。台灣健保也是毒癮。"。我覺得這一篇文章很糟,不僅僅是羅輯思維段子本身的問題,拿納粹來類比台灣的健保是類比錯誤。台灣健保問題很多,財務收支的問題懸在上頭,台灣健保局的批價的作法確實讓醫院跟診所無所適從,更讓他們感到不被尊重;法院對於醫療糾紛的判決與社會媒體對於醫療糾紛的抗爭手法也讓醫生心寒,這一連串的問題對於台灣醫療品質的影響慢慢浮現。

但是台灣的醫生終究不是納粹政權的猶太人,台灣政府可沒有把台灣醫生的財產給收了,然後把醫生下到集中營裡強迫給病人看病,看死了就把醫生給槍斃。

羅輯思維其實是一個很棒的節目,"死磕自己,娛樂大眾",確實是少見地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至少對我)的好節目,其內容的正確性比起關鍵時刻不知好上萬倍。但是也正因為標榜著如同古代幫富人讀書的書僮,總是要讀出結論來的,也就免不了因著結論而對史料做出修剪。加上終究是商業節目,儘管不搞無意義的翻案,但是還是喜歡用反差的。



這一篇關於納粹的段子就是如此,我不認為他的結論是錯的,但是我認為只是結論之一。要梳理納粹的脈絡,是不能從1932年希特勒上台說起的,也不能只從大蕭條或是德國的通貨膨脹開始,至少要從德意志帝國成立的1871年談起,當然如果要這樣談的話,100個小時都不夠,所以也不難理解他的處理方式,但是這個結論也就是個片面的結論。

仔細斟酌的話,裡面的小錯誤非常多。
如果來個照樣照句的話,或許對於納粹最大的誤解就是納粹是獲得民意支持一票一票選出來的。
這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納粹是否有得到大多數(過半數)的德國人民支持。現實是無論是1932年11月或是1933年3月的大選(共產黨已經被宣布非法),納粹從來都沒有獲得絕對多數過。納粹是不是最大黨,當然是,但是這很大一部分要得益於德國自從俾斯麥以來的政黨分裂,德國在1914年一戰開始的時候,可是有6個政黨: 屬於左派的社會民主黨(SPD,1917又分裂出反戰的獨立社民黨與支持繼續戰爭的主流社會民主黨),屬於自由派的國家自由黨(National Liberal Party)與德國人民黨(German People's Party),屬於保守派的自由保守黨(Free Conservative Party)和德意志保守黨(German Conservative Party),加上也偏向保守派但是以天主教徒為主的中央黨(central party),

在威瑪共和時代,幾經沿革,社會民主黨分裂出更激進的共產黨,右派政黨的票幾乎全被納粹給吸走。但是到而到了1932年威瑪最後一次名義上公平的選舉時,這幾個中間跟左派政黨全部加起來,依然還有很大的得票數。

Party
Votes
%
Seats
+/–
11,737,021
33.09
196
–34
7,247,901
20.43
121
–12
5,980,239
16.86
100
+11
4,230,545
11.93
70
–5
2,959,053
8.34
51
+14
1,094,597
3.09
20
–2
660,889
1.86
11
+4
403,666
1.14
5
+2
336,447
0.95
2
–2
149,026
0.42
3
+1
105,220
0.30
2
0
110,309
0.31
1
–1
63,966
0.18
1
+1
(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德國政黨的分裂現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反映了德國文化的多元性。但是正是為了重蹈威瑪的覆轍,二戰後所有中間偏右的勢力全部整合起來成立了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和社會民主黨(SPD)成為德國的兩大政黨,但是至今其他小黨(比如說前一任參加組閣但是這次被踢走的自由民主黨,或是綠黨)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因為幾乎沒有哪個黨可以過半數,都需要合組執政聯盟。

回到1932年,如果真的要按照政黨政治的話,不見得納粹就真的可以執政,因為要是其他黨聯合的話,要把它擠掉也是合法合理的。只要看排名第二跟第三的兩個左派政黨社民黨與共產黨,它們的票加起來是比納粹多的,要是它們可以合作的話,就有可能擋住納粹執政的。但是社民黨的分裂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了,社民黨跟共產黨儘管理念是最相合卻也是仇恨最深的。

第二點,1932年的威瑪共和總理任命根本就沒有依照民主程序了,1932年的威瑪共和的總理已經不是由最大黨黨魁出任或是由各黨之間談判籌組聯合政府,而是興登堡總統以威瑪憲法所賦予他的緊急命令任命總理。興登堡一開始不願意任命希特勒的原因之一,就是這樣看起來又像是回到了威瑪共和的民主慣例。

第三點,納粹真的算是民主選上台的嗎? 表面上好像是,但是卻不要忘了納粹的影子-褐衫軍SA,在希特勒失敗的啤酒廳起義失敗之後,納粹表面上說要經由合法選舉程序上台,但是SA對於其他政黨還有對於猶太人或是其他反對納粹者的攻擊可也沒少過。最後興登堡之所以被迫任命希特勒,正是因為在SA與共產黨的激烈街頭爭戰中,內戰危機一觸即發,國防軍這支德國最具戰鬥力的武裝部隊不僅做壁上觀,更威脅如果民選政府無法處理,就要發動政變。我個人是無法接受把這種一方面讓人在街上鬧事,一方面威脅說如果不投給它,街上的衝突不會結束的手法稱為民主的。

第二個論點,納粹的經濟奇跡。納粹時期的經濟好轉,其實真的很大一部分要得益於景氣的好轉,以及納粹執政後沒有人給政府唱反調,事實上納粹的經濟政策跟其前任差別不大,要說一戰後的德國經濟得以從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中穩定下來,要歸功的人應該是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在納粹上台之前,德國經濟搞不起來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戰賠款加上大蕭條,但是中間派的政府很努力地和協約國協商,達成楊格計畫(Young Plan),免除了九成以上的債務,是一個德國可以負擔的賠款計畫。當然納粹上台之後,是一毛也不付了。
總而言之,納粹掌政時期經濟比之前好,是很多因素的,大環境是一個,前人打下基礎來不及看到成果是一個,執政沒有人牽制也是一個。但是在政策上,很難說有神奇之處。

但是話說回來,納粹德國掌政期間的德國人民真的生活不差嗎? 這點我真得很懷疑的。納粹上台後在經濟方面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再軍事化,重新武裝德國,準備發動戰爭取回德國失去的領土。也因此德國在這個大目標之下,基本上對於社會制度沒有很大的變革,儘管它的正式名稱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裡掛著社會主義,但是在它的左派大老奥托·斯特拉瑟Otto Strasser)離開納粹黨之後,基本上納粹黨已經沒有甚麼社會主義成分了,而在軍事化的大目標之下,納粹迅速向大企業靠攏。儘管有很多的福利,例如power through joy,但是宣傳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德國工人的生活並沒有真正變好。

而二戰的德國說生活變好,這更是天方夜譚,一個食物菸酒實施配給的時代最好可以算是富足的時代,更不要忘記,德國在二戰的時候併吞了多大的土地與資源,德國的戰時經濟仰賴的就是掠奪與壓榨佔領國的勞動力來達成的。

說到希特勒與他諸多手下的猶太血統。自從二戰期間就有很多這樣的傳聞,而在納粹德國統治期間,要抹黑政敵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說對方有猶太血統,各式各樣的傳聞與指控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證實的很少。儘管希特勒的猶太血統甚至被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畫成漫畫"三個阿道夫",但是在希特勒早就被世界上所有歷史學家翻爛的家譜裡,基本上是沒有猶太血統。關於他手下的將領,節目裡面舉的例子也錯了,希姆萊並沒有被指控有猶太血統,被指控的是海德里希,但是也同樣是基於政爭的抹黑,沒有真憑實據。

希特勒有沒有保過猶太人,有,比如說他的司機Emil Maurice,還有一些在他還未發跡前有過交情的猶太人。事實上納粹對於德國或是其他佔領區的猶太人的做法也不盡相同,不同時間點也有所不同。對於在德國政治上、文化上或是經濟上有影響力的猶太人,納粹政府的確沒有立馬就把人丟到集中營,但是也是慢慢透過各種手段把他們逼走,放棄財產跟事業,離開德國。
但是要把德國這些額外的經濟成長都歸於猶太人,那也實在言過其實了。納粹確實壓榨猶太人而得益,但是那不足以支撐德國的戰時經濟,德國的戰時經濟主要是靠掠奪其他國家達成的。

反過來說,納粹對付猶太人只是為了經濟因素嗎?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納粹的反猶理論是打一開始就寫在納粹的黨綱裡的,在納粹二戰期間最需要勞動力的時候殺死猶太人,對於納粹的軍事工業生產沒有幫助;而納粹不斷要求其盟國把猶太人交出來,並沒有經濟利益。

換言之,儘管納粹在迫害猶太人的過程中取得經濟利益,但是卻不是其迫害猶太人的主要理由。這也正是羅輯思維節目的缺憾,在一小時之內要把這麼複雜的歷史事件給出一個答案,往往只能給出一個片面的答案(可能是對的,但是只是五個同時並存的答案之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