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殺器官:伊藤計畫, 2007


我看完了《虐殺器官》的動畫之後,深深感到著迷。千方百計在雪梨的Kinokuniya書店買了中文版的《虐殺器官》。看完之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虐殺器官》小說的愛好者對於動畫是如此嫌棄。小說確實對於虐殺器官的概念有著更多的著墨。但是我也覺得動畫改編得不錯,很多用文字難以表現的科技用動畫的形式更能展現。我不確定是翻譯亦或是作者本身所使用的漢字,但是在《虐殺器官》的中文版裡將 augmented reality (AR)稱為副現實,讓我有點不習慣。

小說跟動畫在基本劇情架構基本類似,除了一開始隊友的自殺事件以及大魔王約翰的終局有些差別之外,在真實劇情推展上面沒有太大的差別,最大的區別在於主角內心的思索。小說主角克拉維斯・薛帕德上尉可以說是一個文青特戰隊員,不僅說話引經據典,也時常自我省思。

小說以薛帕德上尉第一人稱視角自述,比起動畫多了很多意識流與道德的反思。糾纏他的除了他的工作,還有他母親的死。薛帕德的母親在他出任務時因為車禍昏迷,最後由薛帕德簽署了死亡同意書終結了他母親的生命。他在內心裡不斷糾結的是:一個人如何能夠放下道德限制去殺人。我想這也大概也是伊藤計劃對於大屠殺的語言心中的解答,他確實向我們揭露語言在大屠殺的作用。那就是刺激人類的大腦,關閉大腦中負責道德的腦區,讓人得以殺人。


終究《虐殺器官》的小說也依然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能夠引發大屠殺的語言是什麼?但是我想要見識大屠殺的語言,就看看《Devilman Crybaby》後半飛鳥了的話吧。



延伸閱讀: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