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是黑暗最深沉的投影-怒火邊境Sicario




自從911以來,美國幾乎毫不間斷產出無數反恐戰爭的電影,排除掉那些純粹只是打打殺殺的電影,幾乎每兩年都有奧斯卡或艾美獎等級的高知名度高好評的反恐電影與影集問世,另如2006年的聯航93(United 93)、2008年的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2010年關鍵時刻(green zone)、2012年的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2014年的美國狙擊手( American Sniper)。怒火邊界這部以美墨邊境反毒為題材的電影或許可以說是這一系列反恐電影的延續,也恰恰反映了這十幾年的反恐思維逐漸腐蝕了美國法制。

電影的主角是由艾蜜莉布朗 (Emily Blunt)飾演的FBI特勤小組組長凱特,在電影的開頭率領手下執行一場攻堅行動,目的是拯救據報被墨西哥毒販綁架的人質,在成功擊斃了綁匪之後,卻發現根本沒有人質,只有被殘酷殺害埋在牆裡的死者,更讓凱特悲憤的則是鑑識人員觸動機關引發爆炸讓她失去了同伴。為了找出真正的元凶替死去的受害人與同伴復仇,她加入了由麥特(Matt Graver, 由喬許·布洛林 Josh  Brolin飾演)以及沉默寡言的"顧問"亞歷杭德羅(班尼西奧·狄·托羅 Benicio del Toro飾演)所領導的特別小組。但是很快地卻發現這個小組的行事作派和她預期的大不相同。

"如果你覺得他們越線了,這表示線已經移動了"

乍看之下,這會像是菜鳥警察對抗腐敗上司的震撼教育,或是1998年更具有預言性的電影緊急動員,丹佐華盛頓飾演的FBI探員在對抗布魯斯威利演的失控將軍電影緊急動員。但是怒火邊界裡的凱特面對的卻是遠比上述電影中出現的敵人更強大的敵人。她的敵人不是貪污腐敗的惡警官,不是擅自妄為的將軍,而是體制,一個為了對抗所謂的邪惡而合理化自身正義的體制,這不是一個野蠻無法度的世界或是國家,恰恰相反,這是在美國。

是的,這不是一個英勇警員揭露體制黑暗的故事,凱特更像是整個電影裡的旁觀者,帶領我們經歷了整個過程。她面對內心的掙扎,既沒有跟著入魔,卻也沒能挺身反抗,艾蜜莉布朗的表現是相當稱職的,讓她的表現受到侷限的恐怕是劇情,對一個被巨大沉重的灰暗所壓倒屈服但又沒崩潰的角色來說,我想很難有比布朗更傑出的表現。

整體演員們的表現都很棒,喬許·布洛林和班尼西奧·狄·托羅都被受肯定的優秀演員,兩個人在劇中一個總是面露笑容,另一個卻神情嚴肅,兩人神態雖異卻都是高深莫錯測,令人無法猜測他們的下一步。其他的配角表現也不差,英國裔的黑人演員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飾演凱特的下屬,立場與戲分其實和布朗有相當的重疊,但是卻沒有被三個主角所蓋過,他的冷笑話也稍微紓緩了整部電影的灰暗氣氛。另外一位麥克斯米利安諾·赫南德茲(Maximiliano Hernández)飾演一個整天醉醺醺的墨西哥警察,也有不錯的表現。

怒火邊境的槍戰場景精準而克制,或許也更符合真實,開火都在瞬間結束,但是電影中卻拍出了開火前那短暫但是卻令人焦慮的寧靜,不管是一開始的攻堅、在美墨邊景檢查照大塞車的伏擊,或是最後的夜間突擊都拍得很精彩。特別是最後夜間行動時由夜視鏡的綠光視野中看出傍晚的邊境荒野與坑道,非常有意境。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本片的攝影師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這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十二次提名的攝影大師功力非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空中拍攝隔開美墨邊境的鐵絲網圍籬,隔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電影的片名Sicario其實是拉丁文,是刺客或是殺手的意思,這個詞源自於十字軍東征,現在在拉丁美洲廣泛地用來形容毒梟所雇用的殺手。這個詞與這部電影的關連一直要到電影的結尾才會被揭露出來,但是真正讓人恐懼的並不是這個神祕的殺手,而是他背後的勢力。讓人敬畏的並不是這個勢力是如何兇猛殘酷,無法無天,恰恰相反,令人害怕的是這個由綿密的法律與行政系統操作之下所產生的灰色地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