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的歷史(一)




 8月4日在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發生的大爆炸震驚世界,讓原本已經飽受經濟與政治危機之苦的黎巴嫩雪上加霜,也讓這個之前較少出現在新聞上的國家一瞬間成為了媒體的焦點。在大爆炸之前與之後,新聞裡出現關於黎巴嫩的新聞,多半跟黎巴嫩政府沒什麼關係,反倒是跟真主黨相關。在華人媒體上已經有不少精彩的文章對於黎巴嫩的困境與歷史進行了梳理,本文則著重在黎巴嫩極具爭議性的組織- 真主黨。


一提到真主黨,聯想到的詞首先多半是恐怖組織,再來就是伊朗養的狗。真主黨其實更複雜也有著更多的面相,真主黨是禍害全球的恐怖份子,還是抵抗侵略的反抗軍?是依循體制合法政黨還是推翻現況的革命團體?接受伊朗的指示與援助,卻同時保有自主性與大量合法非法收入。真主黨遠比外界想得更複雜,也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加強大。真主黨是一個得到伊朗與黎巴嫩什葉派支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時營運著完整社會福利體系的國中之國。

儘管真主黨試圖在貝魯特大爆炸事件中置身事外,但是隨著聯合國黎巴嫩維和部隊派駐爭議,海牙法庭對於2005年總理暗殺案的判決,黎巴嫩爆發的街頭抗爭,聯合國大會上的各強國圍剿,以及西方列強對於黎巴嫩援助附帶的強硬條件,在在都迫使真主黨做出回應。黎巴嫩的局勢在法國的介入與群眾的抗爭或許會走向一條全新的方向。從列強對於黎巴嫩的關注都集中在真主黨就足以說明,真主黨在未來黎巴嫩甚至中東事務上不可忽視的角色。

但是要討論真主黨當前國中之國與影子政府的現狀與可能的解決之道,卻不能不先追溯真主黨的歷史,因此,本文將回顧真主黨的歷史以及現況。追根朔源,真主黨的出現源自於什葉派在黎巴嫩以至於中東地區長期被忽略的困境。十八世紀,黎巴嫩作為敘利亞的一部分受到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世居在此的馬龍教徒與德魯茲教派不斷發生衝突,導致法國介入。法國是基督教國家中首先與土耳其帝國講和的國家。和約中奧圖曼帝國保障基督徒前往聖地的安全與權益。法國以此理由要求黎巴嫩成為黎巴嫩地區成為以馬龍派基督徒為主的自治區。黎巴嫩從此被納入法國的保護。隨著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違背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約定與法國瓜分中東,整個敘利亞成為法國的保護區,黎巴嫩也在其中。

法國於是把黎巴嫩正式從敘利亞地區中切出來,又考慮到黎巴嫩領土太小不足以支持一個獨立的國家,於是又把所謂的「大黎巴嫩」地區劃給了黎巴嫩,這包含了Jabal Amel與貝卡山谷等地區,形成了最終黎巴嫩建國後的國土。這些新劃入的地區傳統上都是什葉派教徒居住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什葉派居民過著貧苦傳統的生活,並且與在貝魯特地區的黎巴嫩其他族群不同,這些地區的什葉派人民並沒有與其他教派頻繁接觸的經驗。大部分的什葉派過著半封建的農民生活,仰賴著被稱為zaim (الزعيم‎, 直譯就是領袖)的社區領袖,他們多半是從奧圖曼帝國時期就是身兼大地主與收稅者的豪族。

在黎巴嫩獨立之後的什葉派在政治上更加邊緣化。黎巴嫩在獨立時,馬龍派基督徒取得了總統與三軍總司令的關鍵位置,也得到了國會過半席次,成為了能夠實質掌控黎巴嫩的族群;遜尼派穆斯林則得到了總理席位,但是黎巴嫩的總理乃是由總統提名與任命,權力相比於總統小不少。而什葉派只分到了沒有實權的國會議長(在前陣子,很多批評真主黨的新聞都說,真主黨與阿邁爾憑藉著宗派主義,佔據了國會議長的位子。固然說得沒錯,但是就好像說某某人倚仗家族勢力,在公司裡把持著總務科長的職位)

什葉派在國會席次與政府官員所得到的席位更是不成比例,在黎巴嫩政府的高階官員中僅僅只佔了6%。什葉派在政府權力的弱勢自然也反映在政府資源分配上,黎巴嫩在1950、60年代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黃金期,黎巴嫩的什葉派地區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政治領袖貪污腐化,而且在國家政治場域上沒有發言權;宗教領袖囿於傳統,也無法在變動年代給予教徒應有的支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