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坦戰爭(3)-收復卡蓋拉

現在唯一跟烏干達部隊接觸的只有西部旅的第三營,現在撤退到對到卡蓋拉河南邊的卡亞卡市。離第三營最近的部隊在1000公里之外,而且中間沒有公路或是鐵路連接,他們只能靠自己。幸好阿敏也無意要擴大戰果,不然以第三營薄弱的軍力無法抵擋烏干達軍隊的進攻。
坦尚尼亞的軍方向尼雷爾保證軍隊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烏干達的侵略,但是他們需要時間準備。他們將收復計畫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三個月的時間收復卡蓋拉省;第二階段,反攻烏干達,但是並不打算深入烏干達,讓在坦尚尼亞的反阿敏勢力能夠在烏干達發揮影響力,促使阿敏倒台。
而尼雷爾除了卡蓋拉地區,還有一個更大的戰場-非洲統一組織。坦尚尼亞總統尼雷爾是反殖民運動與泛非運動的重要人物。他一慣的立場就是非洲的事務由非洲國家自己協調解決,這也就是非洲統一組織存在的主要目的。非洲統一組織的外交官打從事件一開始就是穿梭在坎培拉與三蘭市之間,希望能夠讓事件平息。但是非洲統一組織缺乏有效制裁能力的體制缺陷,讓這些外交官只能成為動嘴巴的信使。
11月5日,時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的蘇丹總統尼邁里派遣了兩名特使前往坎培拉與阿敏商談。阿敏一開始態度強硬,但是後來同意,若是尼雷爾承諾絕對不會入侵烏干達也不會顛覆阿敏政權,他願意撤兵。當特使帶著阿敏的承諾抵達三蘭市時,他們面臨到更冷淡的對待。尼雷爾表示除非阿敏先撤兵,不然他不願意展開協商,而且他要求非洲統一組織公開譴責烏干達的侵略行動。非洲統一組織的協調似乎觸礁。
在戰場上,戰事反倒停滯下來,坦尚尼亞展開動員行動,而烏干達軍隊沒有打算繼續進軍,只是想方設法把卡蓋拉河上的卡亞卡大橋給炸了,以阻絕坦尚尼亞軍隊。但是偏偏這樣一個炸橋的任務也費了不少功夫,因為阿敏把工兵裁撤了,沒有專業的工兵,只能用各種土方法,用米格機轟炸也無效,最後還是用炸藥把橋給炸了。如此阻止了坦尚尼亞軍北上,也完全斷了烏干達擴大戰果的可能性。
一直到11月14號,坦尚尼亞陸軍總算到了前線。在中國顧問的技術支援之下,在卡蓋拉河上搭建兩座機動浮橋,並且從開始以火砲砲擊在河對岸的烏干達軍隊。烏干達的部隊在砲擊之下士氣低落而潰逃。

這時候,非洲統一組織宣稱談判有著重大成果,11月14日,阿敏宣布無條件撤軍。非洲統一組織自然是把阿敏撤軍當成自己的功勞,但是當時西德的外交報告則認為阿敏撤軍跟非洲統一組織的斡旋沒有關係,主要是因為阿敏意識到他出兵的行為沒有得到非洲其他國家的支持,加上阿敏擔心蘇聯可能會軍事援助坦尚尼亞。
烏干達是否真的撤軍至今依然眾說紛紜。坦尚尼亞則宣稱烏干達軍隊並沒有真正撤軍,而是在坦尚尼亞軍隊的反攻之下敗逃。不管如何,當11月23日坦尚尼亞三個旅的軍隊進入卡蓋拉省時,沒有遇到烏干達軍隊的反抗。他們只花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收復了卡蓋拉省,遠遠比當初預計的三個月迅速。
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做?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