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愛國陣線



在研究盧安達大屠殺的時候,讀到了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 , 法文Front patriotique rwandaisFPR),引起了我興趣。他們在盧安達大屠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從烏干達入侵盧安達可以說是盧安達大屠殺的催化劑,但是卻也是他們擊敗了當時的盧安達政府軍,終結了大屠殺。他們接著統治了盧安達至今。他們統治之下的盧安達被西方視為是東非的新加坡,是非洲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國家。在軍事上也可以說是在東非的區域強權。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真的完美無缺,盧安達愛國陣線在殺戮與貪腐等議題上劣跡斑斑,只是因為跟美國關係良好,外加上西方世界對於盧安達大屠殺的愧疚感,往往對此略過不提。

無論如何,很難想像一群從盧安達逃到烏干達的難民,竟然可以成功參與了兩次推翻烏干達政府的內戰,在烏干達軍隊裡偷偷組建了自己的軍隊,帶著這支軍隊奪得盧安達的統治權,進而發動戰爭入侵比盧安達領土大90倍的薩伊共和國。也難怪有人甚至把現在的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譽為當代非洲的拿破崙。



盧安達愛國陣線(RPF)的創建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是盧安達的傳奇將領弗雷德·吉薩瑞吉馬(Fred Rwigyema)與現在的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吉薩瑞吉馬與卡加梅的家族都是盧安達圖西族貴族,卡加梅的家族甚至是盧安達王室的遠親。圖西族人在東非算是相當強勢的民族,從十六世紀開始在東非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國,領土包含現在的盧安達,蒲隆地,部分的剛果。但是他們的人數並不多,而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則是胡圖族。關於胡圖族與圖西族是否真的是兩個民族,或著是兩個階級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也不是本文想要討論的範圍。我們只需要了解,胡圖族跟圖西族在血緣語言上幾乎相同,而在原本盧安達王國中的政治地位並沒有差異很大,而之間的界線也不明確,身份是可能互相轉換的。

盧安達在1884年列強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中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又在伊戰後改由比利時統治,盧安達王室依然被保留下來成為殖民地管理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二戰之後的民族主義興起,獨立聲浪高漲,比利時突然捨棄了他們賴以間接管理盧安達的圖西貴族體系,從而支持多數治理的全民普選。1961年盧安達廢除了君主制,胡圖族上台,兩個民族產生了流血衝突,很多圖西族逃離盧安達。但是旁邊的蒲隆地卻有著相反的結果,蒲隆地王國的首相米歇爾·米孔貝羅(Michel Micombero)發動政變,推翻蒲隆地王國,成為蒲隆地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身為圖西族的米孔貝羅施行軍事獨裁,大力鎮壓屠殺胡圖族族人。


回到故事的主人翁吉薩瑞吉馬與卡加梅,他們在1963年逃到烏干達的時候都只是五六歲的孩子。他們被安置在難民營中,雖然能夠溫飽,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教育,但是整個烏干達對於這些難民的態度依然相當歧視。升學與就業的機會相當有限。特別是在1971年阿敏發動政變成為烏干達的領袖之後,對於外族人的打壓更為嚴重。在這種情形之下,對這些盧安達難民來說,加入反抗阿敏政權的游擊隊,一方面期待能夠改善盧安達人在烏干達的處境,另一方面能夠開啟自己的軍事生涯(在亂世從軍可是一門好買賣),卻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選擇。


留言

熱門文章